• 详情页头部广告

第三方公司为何会因“涉传”成为“阶下囚”?

发布人:于鑫蕊 来源:新商业头条网 时间:2025-10-15 20:22:30

2025年1月,行业知名咨询机构老板因“涉传”被广西公安调查。

2025年8月,行业知名培训机构老板因“涉传”被广东公安调查。

虽然目前尚未盖棺定论,但时间已然超过37天。(信息来源:私域一百)

作为专业的行业服务第三方公司,深知“涉传”的风险,为何还会陷入“涉传”的风险呢?

笔者认为:其风险爆发往往源于对利益的过度追逐和对边界的淡然漠视,导致了不可预知的风险。结合行业典型案例,以下四条核心原因构成了第三方服务公司涉传的主要风险。

一、贪心破界:从“服务合作”到“入局股东”的身份沦陷

第三方公司涉传的首要风险,始于对“超额利润”的贪心。

许多第三方公司初期仅为主体企业提供平台搭建、系统开发、品牌咨询等基础服务,却在“高额分红”、“长期收益”的利益诱惑下突破合作边界,以“技术入股”、“资源入股”、“咨询入股”、“股份认购”等等各种方式悄然成为公司的幕后股东。

“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样不仅可以获得多种项目收益,例如团队介绍费用;产品对接佣金;教育培训费用;品牌传播费用;舆情外事费用等等,还可以按照股权比例分到项目经营利润。同样的专业服务,往往只因为一个“小小改变”,回报难以想象。

可实际上一旦身份发生转变,第三方公司便从“独立服务者”转变为“利益共同体”,法律责任完全不同,可能需共同承担“涉传”“非吸”“诈骗”等风险,小会受到问询、配合调查、行政处罚,大则会构成刑事犯罪。

此时再以“第三方提供服务”、“没参与具体运营”作为辩解将难以切割关系,难脱责任。

二、深度操盘:参与策划运营,从“辅助者”沦为“主导者”

若说“入股”是身份沦陷,那么“参与策划运营”则是第三方服务公司主动踏入涉传深渊的具体表现。

不再满足于基础服务的淡薄利润,或者说,为了拿下项目的第一桶金,第三方服务公司往往会深度介入项目的核心设计(或是全案策划)。

例如整体战略规划、品牌文化塑造、商业模式创新(奖金制度)、产品定价体系、市场启动节奏、招商培训方案……甚至直接主导话术的编写与培训【事业百问百答等】,拿到远超过“服务”标准的回报。

项目一旦“涉传”,本质上会被认定为“涉传”项目的“幕后操盘手”,其行为完全符合“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中“策划、组织”的构成要件。

三、利益捆绑:市场业绩分成,踩实涉传核心要件

市场招商与利润绑定,是第三方服务公司涉传最直接的证据链。

公司以“招商陪跑”、“渠道拓展”为名,直接负责“涉传项目”的市场推广:

一方面协助对方举办招商会、培训代理商,并以行业知名专家身份为项目站台,宣传项目的广阔前景和机遇;

一方面约定招商利润分成:新进会员数量越多、市场业绩越高,获得的“服务费分成”就越高。

参与市场招商,享受利润分成,这种“强关联”的模式,完全契合传销“以发展人员数量作为计酬或返利依据”的核心特征,也是司法实践中认定其涉传的关键证据。

四、数据共谋:掌控核心信息放任违规,沦为“帮凶”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抱有侥幸心理”是第三方服务公司涉传的常见原因。

在合作过程中,通过业务对接、市场洞察以及数据分析,第三方公司(尤其是技术服务类公司)通常能够掌握项目的核心机密:如会员层级关系、资金流转记录、佣金结算明细等,对数据中暴露的“涉传痕迹”视而不见——既不提醒主体,也不终止服务,侥幸通过高“点位”血赚一波,以及各种手段弱化自身痕迹来逃脱。然而资金流向会留下证据,在“违法犯罪”面前人人自危,侥幸心理并不可取。

“明知他人实施传销活动,仍提供技术支持”的行为,将可能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共犯,需承担连带法律责任。

第三方服务公司的涉传风险,本质是“商业利益”与“法律边界”失衡的结果,从提供专业服务到沦为传销帮凶,往往只差一次“贪心的妥协”、一次“深度的绑定”。唯有坚守“服务不越界、利益不挂钩、风险不漠视”的底线,才能避免从“服务商”沦为“阶下囚”。

  • 详情页广告
第三方公司为何会因“涉传”成为“阶下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