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页头部广告

毛宏伟:探索航天 IP 商业化新路径,共绘国家文化自信新蓝图

发布人:于鑫蕊 来源:新商业头条网 时间:2025-11-07 13:14:16

在第六届新商业价值交互大会暨2025数字经济AI赋能高峰论坛上,北京神飞航天应用技术研究院的毛宏伟副院长作为嘉宾,带来了题为《航天 IP 的商业化探索与未来趋势》的深度分享,为现场及线上的观众们揭开了航天 IP 塑造与商业化运营的神秘面纱。

图片

毛宏伟副院长便明确指出,航天 IP 绝非普通的商业 IP,它承载着国家科技实力的硬核内涵,更彰显着民族文化自信的深厚底蕴。从可爱灵动的“太空兔”,到科技感满满的 “数字航天员小诤”,这些生动鲜活的航天 IP 形象,不仅是航天科技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软实力的亮丽名片。“航天 IP 是连接尖端科技与大众情感的桥梁,具有独特的科技价值和文化价值。”毛宏伟副院长的这一观点,精准概括了航天 IP 的核心定位,也为整场分享奠定了深刻的基调。

三大核心策略塑造航天 IP

毛宏伟副院长详细介绍了研究院坚持的三大核心方向,为航天 IP 的成功打造提供了清晰的思路。首先是技术突破与文化融合的紧密结合。航天 IP 的塑造并非天马行空的艺术创作,而是要以严谨的航天工程参数为基础,将枯燥的技术数据与富有创意的艺术表达巧妙融合,让 IP 形象既具备扎实的科技内核,又拥有吸引人的文化魅力。通过这种方式,航天 IP 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科技符号,而是能够让大众轻松理解和喜爱的文化形象。

其次,利用虚拟人实现沉浸式叙事是航天 IP 塑造的另一重要策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虚拟人技术日益成熟,为航天 IP 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研究院借助虚拟人技术,构建起 “内容输出 - 用户体验 - 二次传播” 的完整闭环。观众可以通过与虚拟航天 IP 的互动,沉浸式地感受航天探索的奇妙过程,这种独特的体验不仅增强了用户对航天 IP 的认同感和粘性,更激发了用户自发传播的热情,让航天 IP 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最后,文化符号跨界融合也是提升航天 IP 亲和力的关键举措。为了降低大众对航天 IP 的认知门槛,研究院积极将航天文化与大众熟悉的其他文化符号相结合,无论是传统的文化元素,还是流行的时尚潮流,都能在航天 IP 中找到巧妙的融合点。这种跨界融合的方式,让航天 IP 更加贴近大众生活,更容易被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群所接受和喜爱,进一步拓宽了航天 IP 的受众范围。

多维创新开启运营新篇章

其一,是推动文创产品的科技化与场景化升级。以往,航天文创产品多以静态模型为主,形式较为单一。如今,研究院将先进的科技技术融入文创产品的研发中,将静态模型升级为具备智能化功能的硬件产品。这些智能文创产品不仅具有更高的科技含量和实用性,还能延伸至多场景应用,无论是在家庭生活、办公场景还是教育领域,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

其二,是打造数字藏品 “虚实联动” 的新模式。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数字藏品成为了文化传播和商业变现的新载体。研究院充分把握这一趋势,构建起 “数字收藏 - 实体权益 - 线下体验” 的闭环体系。用户购买航天数字藏品后,不仅可以拥有独特的数字资产,还能获得相应的实体权益,如参观航天展馆、参与航天主题活动等线下体验机会。这种 “虚实联动” 的模式,不仅提升了航天 IP 的收藏价值和用户参与度,还为航天 IP 的商业化运营开辟了新的渠道。

其三,是通过跨界合作共建产业生态。航天 IP 的商业化发展并非孤军奋战,而是需要联合多领域的力量,实现协同发展。研究院积极与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的企业和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生态。通过跨界合作,航天 IP 的影响力渗透到更多领域,不仅为合作各方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推动了整个航天 IP 产业的繁荣发展。

毛宏伟副院长强调,航天 IP 商业化成功的关键在于 “科技 + 文化 + 商业” 的深度融合,三者缺一不可。科技是航天 IP 的核心支撑,为 IP 的塑造和运营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文化是航天 IP 的灵魂所在,赋予 IP 独特的内涵和魅力;商业则是航天 IP 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为 IP 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只有将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航天 IP 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同时,毛宏伟副院长也指出,成功的 IP 运营离不开数据驱动的决策,通过对用户数据、市场数据的深入分析,能够及时调整运营策略,提升 IP 运营的效率和效果。此外,做好文化审核、技术防伪和人才培养三大风险防控工作也至关重要。文化审核确保航天 IP 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导向;技术防伪保护航天 IP 的知识产权,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人才培养则为航天 IP 产业的发展储备充足的专业人才,保障产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毛宏伟副院长还结合国内外的成功案例进行了分析。国际上,SpaceX 和 NASA 在航天 IP 运营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模式,为我国航天 IP 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国内,长征火箭和玉兔探月 IP 的成功运营,也充分证明了中国航天 IP 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价值。这些成功案例不仅让观众看到了航天 IP 商业化的广阔前景,也为我国航天 IP 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望未来,毛宏伟副院长描绘了航天 IP 发展的美好蓝图,指出航天 IP 将向元宇宙深度开发、全球文化输出和可持续生态构建三大方向迈进。在元宇宙领域,研究院将打造虚拟空间站等新场景,让用户能够在虚拟世界中沉浸式地体验航天探索的乐趣,进一步拓展航天 IP 的应用场景和影响力。在全球文化输出方面,研究院将借助 “太空兔” 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 IP 文化符号,向世界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中国航天 IP 走向国际市场,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可持续生态构建方面,研究院将开放 IP 素材,联合行业内的各方力量共建行业标准,促进航天 IP 产业的规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为航天 IP 产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航天 IP 不仅是科技传播的载体,更是国家文化自信的体现。通过创新运营,我们可以让更多人感受航天魅力,实现 IP 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 毛宏伟说。

  • 详情页广告
毛宏伟:探索航天 IP 商业化新路径,共绘国家文化自信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