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页头部广告

最后的疯狂,宜莱福的终局

发布人:于鑫蕊 来源:新商业头条网 时间:2025-10-30 16:39:07

 

图片

当底层经销商卖力做市场,宜莱福高层却已暗流涌动甚至存在卷款跑路的风险——深陷多部门调查的宜莱福,正上演着一场“繁荣”的落幕戏这个打着“诺贝尔奖研发团队”、“跨境电商新风口”等标签,其虚构的背景、混乱的管理、以及可能“涉传”的模式等等,终究难逃监管的审视

一、虚构人设精心编造的国际背景

据相关信息显示:宜莱福对外宣称由美国健康联盟公司(ICare)控股、Bio-tech生物科技基金战略投资,而实际上ICare仅是创始人汪荇的个人公司, 根据股东协议显示,所谓投资方Boo-Tech 公司和Newayceutical不是股东身份

图片

据知情人透露,宣传的诺贝尔奖获得者DR.Hartm Michel博士,也未签署任何正式协议。

为规避监管,宜莱福给自己贴上“跨境电商”的标签,却始终没有资质,多年宣称的即将拿直销牌照,也没有下文

20251月,马来西亚亚太总部一夜清空,员工讨款被拉黑,代理商账号集体消失,多个国家受害者联合维权,宜莱福真相开始被曝光。

二、私人作坊:无序混乱的内部管理

据公司创始股东邸某某发给广大经销商的邮件称:宜莱福实为管理无序的私人作坊公司所有决策由创始人汪荇一人拍板,CEO等核心岗位可被随意罢免,聘请的全球CEO”无任何企业管理经验,仅作为站台傀儡,从未参与实际运营

2025年2月,曾宣称要“打造百亿市场”的高管来崇辉,最终因劳动争议与公司对簿公堂

三、产品黑幕:违规涉嫌非法添加

私域一百资料显示:湖南某县监管部门已掌握其睡眠产品不仅重金属超标,而且涉嫌非法添加的关键证据

图片

图片

(上图为涉嫌非法添加的睡眠产品)

、模式涉传:双轨制下的奖金制度

知情人透露:宜莱福的奖金制度,是典型的“双轨制”,要求参与者以认购金额4206元以上不等的产品套餐获取加入资格,再通过发展下线形成AB两个市场,以“推荐奖”等名义返利,同时设置珍珠经理、蓝宝经理、红宝总裁等多个奖衔。

《禁止传销条例》指出: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取得加入资格,以发展人员数量作为计酬依据,这是传销的特征。

、监管重拳:多地立案调查逼近真相

虚假繁荣的泡沫,终究被监管部门的调查戳破。

目前,宜莱福已陷入多部门联合调查的困境:上海监管方长期收到涉传和夸大宣传举报,已完成首次问话笔录,即将进入立案流程;湖南某监管部门已经立案,不仅掌握了涉传后台网络图,还固定了产品非法添加的证据。

据知情人透露,宜莱福近年来业绩主要来源于几个核心团队:成都赵某团队【ID6598】,赵原从事韩国某企业,多年前晋升为高级营销总监,现定居深圳;郑某某团队,郑早在2011年加入内资直企罗某,是高级经销商XX会副秘书长。

监管部门的介入让公司内部慌乱,尤其是关键的佣金问题,开始出现有意拖延、不能按时发放,甚至有经销商担心公司某一天“卷款潜逃”,到时“钱财两空”求告无门。面对“不靠谱”,核心市场团队开始选择出走。

为稳定市场团队,宜莱福对经销商谎称:湖南等地监管问题已经解决,而事实上调查才刚刚开始,执法部门正通知相关经销商配合调查,例如:丁某某(ID6470)杨某(ID8606)魏某(ID7870)杨某(ID13906)高某某(ID124310)等等,现已有经销商正在积极配合调查。

在此温馨提醒广大消费者:高管反目、总部跑路、产品违规、监管立案等信号同时出现,所谓的业绩爆发往往最后的疯狂或者跑路的前兆,千万不要沦为最后一波韭菜!更何况国内没有实业投资、核心团队成员手持外国护照,老板拥有美国身份……面对跨国司法壁垒和证据追责问题,维权之路将会异常艰难。

远离传销陷阱,警惕宜莱福,才是更好的守护自身权益。

  • 详情页广告
最后的疯狂,宜莱福的终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