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番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一则处罚公告,广州蜜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蜜妆生物”)因使用禁用原料生产化妆品,被罚款5万元。
©截图自信用中国(广东广州)
事实上,今年已有多家化妆品工厂因产品被检出禁用原料,登上了违规“黑名单”。据根号C(ID:sqr-cosmetics)统计,截至到目前,仅国家药监局就公布了28起关于禁用原料的违规案例。
对于此类违规行为,相关部门处罚起来也是一点不手软,即便涉案金额较小,罚款也是好几万。比如针对蜜妆生物的这次违规添加,虽然涉案的货值金额只有1472.5元,但依然给予了5万元的罚款。
如果涉案金额大一点,那么处罚力度就可能非常大。比如北京美浓日用品有限公司,因为生产了含禁用成分的“首研焕颜祛痘精华液”,且产品价值达到5.8万元,被处以52.3万元的罚款。
而且一旦登上了违规“黑名单”,相关部门就会对其严加监控,并增加抽检的频率。如果企业不能及时纠正违规行为,那么就会不断面临处罚。以宝丽(广东)药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例,除了因添加禁用成分被罚7.5万元,此前它还被处罚过5次,罚款金额共计24.3万元。
除此之外,这些化妆品工厂也会由于违规行为,彻底丧失客户的信赖。比如蜜妆生物被检出禁用成分的产品是“瑾泉花妍菁萃柔光雪凝BB霜”,在新条例实施前,该产品是由品牌方进行备案。但由于新规对备案企业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像瑾泉这样的品牌,就在2023年将涉事产品的备案方换成了蜜妆生物,可没想到,这家代工厂的产品居然被查出含有禁用成分。
既然违规的风险如此高,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化妆品工厂选择铤而走险呢?
为追求高功效而主动添加
从上述案例来看,大部分工厂是心存侥幸,通过添加激素、抗生素、抗真菌药、抗过敏药等医药成分,从而实现更好的产品功效。
其中抗生素的出现频次最高,有14个产品因此被查,占比达到了一半。而工厂之所以在化妆品中加入这类医药成分,是因为它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效果。因此我们会看到在这些违规产品中,主要是祛痘类和婴童护理类,原因是这两类化妆品对于抗菌消炎功效,有非常大的市场需求。
并且为了增强效果,这些工厂在添加抗生素时往往不惜量。比如广州市碧莹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含青草祛痘膏”,被检出抗生素甲硝唑的含量为1.1×10⁵μg/g,相当于每10克产品中含有1.1克的甲硝唑成分。另外,它还被检出含有另一种抗生素林可霉素,以及抗真菌药酮康唑,且含量都不低。可见,这款祛痘产品更像是药品,而非化妆品。
但这些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的效果不管有多好,但毕竟是药品,如果被人体皮肤长期接触和吸收,会带来严重副作用,尤其是对于皮肤屏障功能还未发育完全的儿童。比如特比萘芬这款抗真菌药物,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代谢紊乱、皮肤过敏等问题。而在江苏娇颜芭比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6款儿童化妆品中,居然都检出特比萘芬成分。
另外,违规添加激素也是化妆品行业的老问题。今年国家药监局发布的违规“黑名单”中,又有6个含激素产品上榜,且其中有4个是面膜。而激素之所以会屡禁不止,主要也是因为它不仅能实现快速美白,而且具有抗炎、抗过敏、止痒等功效。
但同样它也会给皮肤带来巨大的副作用。据悉,如果长期使用含激素的化妆品,会让皮肤产生依赖性,即形成所谓的“激素脸”。一旦停用,就会出现瘙痒、发红等症状,严重时还会“烂脸”。而且,“激素脸”一旦形成,就很难痊愈。
禁用成分的另外两种来源
当然,有些被检出的禁用成分可能并非企业主动添加,而是由原料带入的。
比如这款由10亿级国货彩妆品牌INTO YOU推出的“心慕与你冷感系列指甲油CN02”,被检出含有1,2-二氯乙烷,但含量只有7.64μg/g,属于微量,大概率并非企业主动添加。据业内人士分析,近年来有不少指甲油产品被检出1,2-二氯乙烷,很多都是由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低价、低质有机溶剂带入。
同属于这种情况的还有两款被检出含有禁用成分丙烯酰胺的产品,分别是“超级种子SUPER SEED雪松头皮清洁洗发水”和“立美丝Li mei Si生姜汁顺滑平衡洗发露”,前者所属品牌还曾先后获得两轮数千万级的融资。
据相关资料显示,聚丙烯酰胺由于增稠、粘合、乳化稳定和改变液体流变性质的能力,被广泛使用于化妆品领域,而其生产的主要原料就是丙烯酰胺。但在生产聚丙烯酰胺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丙烯酰胺都能完全参与反应,如果不能完全去除,就会被带入到产品中。
虽然可能并非主动添加,但处罚力度并不小。比如宝丽(广东)药业科技有限公司,由于在其生产的洗发露中检出微量的丙烯酰胺,即便涉案货值金额仅为990元,依然被罚款7.5万元。
另外,有些企业并未根据法规的变化进行调整,导致产品中含有近年来已被禁的化妆品成分。
自2021年新条例颁布以来,国家药监局总共更新了三次化妆品禁用原料名单。其中最大规模的一次发生在2021年5月,总计新增了21个原料,包括西咪替丁、二氯甲烷、新铃兰醛等。其余两次分别发生在在2023年和2024年,共新增了6种禁用原料,包括:本维莫德、比马前列素、拉坦前列素、他氟前列素、他氟乙酰胺、曲伏前列素。
但在2025年国家药监局公布的违规“黑名单”中,依然有3款产品被检出上述禁用成分。其中由广州康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两款洗护产品,被检出新铃兰醛;而广州市媚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Lanzhishu蓝芝束睫毛精华液”,则被检出比马前列素。
无论是主动添加,还是由原料带入,亦或者是因为不熟悉法规,化妆品企业都应该避免出现含禁用成分的违规行为,时刻要坚守住安全这条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