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爱美客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美客”,证券代码:300896)被捧上神坛,股价破千、毛利率碾压茅台,业绩连年高增,是医美赛道最闪亮的那颗星。可如今,神话正在褪色,业绩连续四个季度双降,连核心产品都守不住了。
业绩下滑
刚刚披露的三季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爱美客营业收入18.65亿元,同比下降21.49%;归母净利润10.93亿元,同比下降31.05%;扣非净利润9.76亿元,同比大跌36.20%。
结合往期财报,清扬君发现这不是偶然,是主业的失速。
财报显示,2024年4个季度,爱美客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08亿元、8.49亿元、7.19亿元、6.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24%、2.35%、1.10%、-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7亿元、5.93亿元、4.65亿元、3.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38%、8.03%、2.13%、-15.47%。
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个季度,爱美客的营收净利双降,而这也是爱美客自2020年上市以来的首次。
令人担忧的是,从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爱美客就陷入营收、净利双双下滑的泥潭,一路跌到2025年第三季度,还没看到止跌的迹象。这在它近十年的增长史上,几乎是头一回。
虽然爱美客的毛利率仍维持在93%以上,但对比2024年同期已明显下滑。那个曾经“茅性十足”的爱美客,正在经历一场信任危机。
为什么卖不动了?
说到底,是它的两大王牌产品——“嗨体”和“濡白天使”,都卖不动了。
这家以玻尿酸业务起家的公司,旗下产品主要包括凝胶类注射产品、溶液类注射产品以及面部埋植线。其中,以“嗨体”为代表的溶液类注射产品和以“濡白天使”为核心的凝胶类注射产品一直是其业绩支柱。
数据显示,这两大核心业务在2023年和2024年合计为公司贡献的营收占比分别高达98.57%和97.82%。然而到了2025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已降至95.24%,显示出明显的下滑趋势。
“嗨体”的高光时刻停留在2021年,当年该溶液类产品实现营收10.46亿元,同比激增133.84%。但此后增长持续放缓:2022年和2023年增速分别为23.57%和29.22%,到2024年更是骤降至4.4%。
市场竞争正在加剧。2024年7月,华熙生物的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复合溶液“润致·格格”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取得了中国第二张复合溶液医疗器械三类证,直接进入“嗨体”的核心市场。
同样,“濡白天使”作为国产及全球首款获批的含左旋乳酸-乙二醇共聚物微球的皮肤填充剂,也面临激烈竞争。2021年,圣博玛的“艾薇兰”童颜针和华东医药的“伊妍士”少女针相继上市,分流了市场份额。该产品在2022年和2023年曾分别实现65.61%和81.43的高速增长,但2024年增速急剧下滑至5.01%。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爱美客的溶液类注射产品和凝胶类注射产品收入分别为7.44亿元和4.93亿元,均明显低于2024年同期的9.76亿元和6.49亿元,下滑幅度显著。
这一系列数据表明,爱美客长期依赖的两大核心产品线均面临增长瓶颈,如何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寻找新的增长点,成为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
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医美从蓝海杀成红海。爱美客引以为傲的产品壁垒,正被一个个竞品攻破。
并购影响深远
同时,今年3月,爱美客砸下近14亿元收购韩国REGEN公司的“童颜针”AestheFill,试图靠新品挽回颓势。可是该笔收购却遇到了代理权纠纷。
此事源于爱美客收购Regen公司后引发的AestheFill产品中国区独家代理权纠纷。2022年8月,达透医疗通过三方协议获得了该产品直至2032年的内地独家经销权。然而,在爱美客于2025年3月收购Regen公司85%股权后,Regen于7月单方面向达透医疗发出《解约函》。
为此,达透医疗提起了仲裁。作为临时措施,深圳国际仲裁院已作出决定,在案件最终裁决前,Regen公司不得自行在中国内地销售AestheFill产品,不得否认达透医疗的独家经销商地位,并必须继续按约定向达透医疗供货。
目前,仲裁的最终结果尚未出炉。爱美客方面虽已明确表示该决定仅为临时措施,Regen公司将通过法律途径争取修改或撤销,但其第三季度业绩并未好转。此外,若最终仲裁导致代理协议终止或达透医疗被认定违约,此次收购的预期效果也可能受到影响。
事实也如预期。三季报一出,市场没看到惊喜。这笔被寄予厚望的收购,目前还没能扭转爱美客业绩的下滑趋势。
股价承压
爱美客的股价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2025年以来,在所属板块深证成指大幅上涨26.51%的背景下,爱美客股价却逆势下跌了14.35%。这家曾被投资者誉为“女人的茅台”的公司,其市场表现不禁让人发出疑问:女人不再爱美了吗?
其实不是女人不爱美,是医美市场变了。消费者更理性,竞品更多元,价格战也更凶。爱美客过去靠一两款爆品打天下的时代,可能真的过去了。
此外,医美行业的乱象更值得警惕。除了虚假宣传、无资质注射等问题,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近日揭露,渠道医美机构已形成完整的“宰客”链条:其客源主要来自理发店、美容院的推销、在KTV等场所的“专业拓客”,以及熟人介绍的中介——后者佣金甚至高达惊人的80%。这套模式若持续泛滥,势必将反噬整个行业的未来。
清扬君点评:
10月21日,爱美客宣布完成其首个化妆品新原料“甘草查尔酮A”的备案。该成分提取自甘草,具备皮肤保护与保湿功能。公司称此举是其化妆品板块的战略进展,行业观察认为其医美背景有助于切入“医美级护肤品”赛道,并契合市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趋势。
然而,爱美客所进入的这条赛道,竞争正日趋激烈。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化妆品新原料备案数量同比增长77.8%,新增备案数超过80个。在爱美客之前,珀莱雅、上美股份、敷尔佳等企业也已完成新原料备案,但原料备案并不直接等同于业绩增长。
以敷尔佳为例,其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营业收入为4.34亿元,同比下降17.58%;归母净利润为9538.69万元,同比下降44.96%;扣非净利润为8742.06万元,同比下降47.30%。
目前,爱美客仍是一家盈利能力突出的企业,其毛利率在A股市场依然领先。然而,一旦增长故事难以延续,市场的耐心也将随之消磨。
接下来,爱美客将依靠什么重回增长轨道?是靠“童颜针”逆势突围,还是依赖新产品打开市场?抑或是寄希望于刚刚备案的化妆品新原料?市场正在等待答案。
但可以确定的是,医美行业“躺赢”的时代,已经结束。

